武职网讯(通讯员 杨舒情 大学生记者 胡家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二十大报告中对于乡村振兴“新图景”的描绘一直激励着机电学子。2023年7月4日-15日,机电工程学院“匠心燃梦,追光盛夏”社会实践团随指导老师杨舒情,前往恩施州建始县长梁镇清河村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力争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奉献青春力量,展现青年担当。
机电青年建始集结,实践小队深入基层
7月4日,实践团集结出征。“那是一段颠簸又漫长的旅程。从学校出发,坐火车到县城,再换乘公交,到了山脚下再换摩托车,将近700公里的路程,我们颠簸了一天。”杨舒情回忆道。从高楼大厦、江河溪流,到崇山峻岭、山高路陡……看着与家乡不同的景色,实践团兴奋又好奇,一路欢声笑语。
实践团抵达清河村村委会
为更好地了解村情概况,抵达清河村的第一时间,实践团便拜访了村党支部书记蔡纯军同志。“我们村一共有9组,1605人,耕地2618亩,山林6872亩……到2020年全村145户贫困户都摘掉了帽子……”,蔡书记对于村里的情况了如指掌,让队员们敬佩不已。对于本次社会实践的日程安排,蔡书记也提出建议,“我们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留守儿童和老人较多,希望你们针对他们的所求所需开展实践。”
实践团与清河村老党员干部亲切交谈
在蔡书记的引荐下,7月5日,实践团有幸拜访了清河村的老党员干部们,进一步了解清河村的历史,倾听老党员们艰苦奋斗的岁月,汲取榜样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在与老党员们的交流中,队员们被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所震撼:“原来清河村的每开一条路、每建一处自来水管……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默默付出。”
清河村老党员展示其荣誉证书
“‘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老党员的这一番话深深触动了我。”实践团队长胡家智感叹道,“当他知道一周前我被发展为预备党员时,他立马拿出了自己的各种荣誉证,拉着我的手叮嘱我‘我三十多岁才入党,你们这么年轻,更要做出点名堂来让我们这些老骨头看看!’。”
短短几小时,实践团一行五人感悟颇多。“作为一名团员和学生干部,我深知自己需要锻炼的地方还有很多。我们实践团决心要利用好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奏响青春之声。”队员陈鑫淼十分激动。
关心关爱留守儿童,红色精神星火相传
实践团前往爱建希望小学开展活动
7月5日,实践团前往清河村爱建希望小学开展主题团日暨共青团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并为小学生们准备了爱心助学礼包。
胡家智给小学生上微团课
微团课上,队员们围绕“什么是共青团?”“共青团成立的时间?“共青团的团徽由什么组成的?”“怎么加入共青团?”等问题,以问答的形式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团的初印象,引导其积极向团组织靠拢。胡家智还用通俗的语言带领学生们学习共青团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国各地的团员代表共聚北京,一起开‘班会’作总结,修订‘班规’与时俱进……”
学生积极互动回答问题
队员们分组教学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
随后,队员们分组教学生唱中国共青团团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悠扬的旋律从教室传出,在山间飘扬,主题团日活动也在高声齐唱中结束。
由于连续暴雨,考虑到安全问题,爱建希望小学上报主管部门后将期末考试提前。“学校很多学生是留守儿童,家中老人不方便送学,学生都是自行来校上课。”希望小学彭校长望着周边的山说道,“昨天二十公里外出现了轻微山体滑坡,防患于未然,今天考完试就放暑假了,原定的留守学生暑期托管帮扶工作也暂缓了。”
队员上门辅导留守学生
实践团向彭校长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决定上门辅导3位留守学生直至托管开班。从语文、数学,到科学、道法,再到简单的家务,实践团队员轮番上阵,与留守学生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好在暴雨没有那么凶猛,山体也未再出现滑坡。雨过天晴,队员们也承诺会一直陪伴学生直到社会实践结束。
精准帮扶走访入户,下地实干不惧烈阳
实践团入户完成生存认证工作
盛夏炎炎,蝉鸣不绝。7月正值退休人员生存认证工作期,清河村常住居民平均年龄较高,需完成认证人数占本村百分之四十二。生存认证需本人或他人担保,在微信公众号“湖北12333”中实名认证。然而,许多老人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或家中子女不在身边无法协助,生存认证工作一直停滞不前。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实践团在清河村村委会的帮助下,拿到了尚未完成认证工作的名单,挨家挨户上门协助,完成生存认证。
实践团入户完成生存认证工作
“爷爷,当我说开始的时候,您要念出屏幕上出现的这几个数字。”胡家智耐心地帮助老人完成生存认证,“认证已经成功了,下次认证时间是2024年4月到7月,您一定记得!”
“我老花眼啦,真是谢谢你们啊,好孩子们。”完成认证的李大爷一个劲儿拉着队员们的手感谢,“吃桃子,这是我自己种的。”队员们盛情难却,接过了桃子,队员熊龙辉回忆道:“那天的桃子特别甜。”
“清河村虽已通路,但山路崎岖、草木丛生且分岔口相似,稍不注意走错一个分岔口,我们可能就拐到另一个组了。”队员张周这几天一直在努力记住村里道路,“不过好在有热心的村民帮助,现在村里的大部分路我都能记得了。”
队员帮助村里修缮监控摄像
队员帮助村民修电风扇
7月6日-7日,实践团共走访20余户,完成了认证工作。实践团走访入户除了帮助完成生存认证工作,还发挥机电学子专业技能,帮助老人排查用电安全隐患,检查电线、电压,修理小家电等。村里面对实践团的工作赞不绝口,队员们瞬间成了村里的“小红人”。
实践团帮易返贫家庭除草、育苗
正值番薯苗生长关键期,7月8日-9日,实践团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组帮扶村内劳动力短缺易返贫家庭除草、育苗。
“我深刻的意识到‘一粒粮食一滴汗’。本觉得下地实干就是力气活,顶着烈日我很快就坚持不住了。”鲁汝婷回忆起那个炎热的下午,“可我看到随行的村委会工作人员不惧烈阳依旧劳作的背影,我也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实践团下地实干
从分不清杂草和红薯苗,到清理完杂草后施肥,整整两天,三亩地,实践团没有一个人掉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爷爷奶奶也曾被村里帮助过,现在轮到我可以帮助别人,我心里充满自豪。”张周说道。
共绘清河村文化墙,共同缔造振兴蓝图
实践团深耕清河村实践的第七天,打起了村委前水泥墙的“主意”。“该墙位于村主干道路三岔路口处,由于山中气候湿润,墙体破坏十分影响村容村貌。”胡家智说,“在征求村委会同意后,我们计划将它打造成主题文化墙。”
实践团与蔡纯军书记讨论文化墙设计
经过激烈讨论,实践团吸取蔡书记的建议,以歌颂辛勤劳动、宣传清河村与武汉雅元集团合作的黑猪等富硒农产品产业为主体,融合“共建、共治、共享、共同缔造”精神,绘制文化墙。
实践团绘制文化墙
正逢恩施雨季,为了赶工期,实践团队员们见缝插针避雨开工,经常熬到夜半。
文化墙位于清河村“C位”,实践团的举动吸引了来来往往村民的关注。“村民们都知道我们是武职来的大学生,甚至都可以叫得上我们每个人的名字了。”胡家智一边粉刷墙面一边说道,“这更加让我们充满动力,一定要给村民们交上一份满意的画卷!”
实践团绘制文化墙
“我们在文化墙边一人一个小板凳,绘画的时候板凳是我们的工作台、歇脚处,吃饭的时候板凳是我们的饭桌。”熊龙辉笑道,“有天很晚了,村民给我们准备了宵夜。我们奉献青春的同时,他们肯定我们、关怀我们,大家心里都暖暖的。”
文化墙“变身”前
文化墙“变身”后
文化墙变身视频
7月14日,文化墙完工。曾经“灰头土脸”的水泥墙,换上了彩色的新装,摇身一变成了清河村的名片,展示着乡村振兴战略下,清河村道路建设、河流治理、黑猪等富硒农产品产业等发展成就。
“文化墙建设好像只是一件小事,但这件‘小事’,既美化了乡村环境,还体现了清河村‘共建、共治、共享、共同缔造’的发展理念。”蔡书记对实践团的工作表达了肯定。
学思用贯通,点燃理想信念之火;知信行统一,担当奋斗之火。短短12天的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是机电学子投身于乡村振兴的决心并没有熄火。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将会以昂扬的姿态追逐青春梦想,用专业知识武装自己,在祖国各地绽放绚烂的青春之花。
供稿:杨舒情,审核:万涵宇